司法去地方化不能一刀切,在人财物的统管方面,地方也要履行保障责任。
22张孙彪:《福建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锋:〈闽星〉对苏维埃俄国宣传的历史价值》, 《福建论坛》2005年第A1期, 第108页。吴玉章的这封信函清楚地显示, 中国共产党和作为中苏文化交流使者的张西曼有密切的交往。
陈炯明和列宁通过列宁特使互致信函, 热情地称列宁为贤师, 期望新的中国和新的俄国将如兄弟友谊般地携手共进, 相信布尔什维主义将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决心尽一切力量推行这一制度。[3]苏俄政府还将苏俄宪法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文字, 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宣传局在1919年1月曾经用中文出版1000份苏俄宪法。两部宪法在明确规定最高权力机关的同时还规定最高国家权力的权力来源, 来源于地方权力机关。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提到, [30]曾阅读过一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 即张慰慈《俄国的新宪法》。[13] 《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还被收录于1921年出版的《世界联邦共和国宪法汇编》。
更重要的是, 瞿秋白从理论上阐述了苏俄不是无政府无法律之共产社会, 非有国家不可, 非有法律不可, 不能因为有了苏联宪法, 就说苏俄宪法是旧宪法, 苏联之中, 苏俄当然是中坚分子, 然而苏俄在苏联里, 也和其他各国一样, 仍旧有自己的宪法, 因为苏联是一个邦联的国家, 各国自有对内的统治权, 所以苏俄的宪法仍旧有效力, 并不因为和各国订了联盟条约便取消自己的宪法, 亦无所谓新宪法与旧宪法。1919年11月15日发表的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是否为最早的苏俄宪法中文译本?对此, 张君劢自己有明确且肯定的回答。由此, 该文开篇提到的宪法的全文, 经有人译成汉文, 指的正是张君劢翻译苏俄宪法文本, 逐条解释的也是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
54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法学》2000年第5期, 第3页。摘要: 苏俄宪法最早中译本的译者是张君劢, 发表时间是1919年11月15日。有的著作本身就是有关苏俄宪法的研究专著, 如施伏量1929年《苏俄政治制度》、胡庆育1929年《苏俄政治之现状》、陆宗贽1929年《苏俄宪法与妇女》、郑斌1933年《社会主义的新宪法》、[26]胡庆育1935年《苏联政府与政治》、李立侠1935年《苏联政治组织纲要》等。苏俄宪法第12条规定,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内之最高权力, 属于全俄罗斯苏维埃大会, 当大会闭会期间, 属于全俄罗斯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
《俄罗斯宪法评释》一文在该书目录上的标题和正文中的标题有所不同, 目录上的标题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宪法附评释, 正文中的标题是俄罗斯宪法评释。1928年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先后到达井冈山,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在24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形成革命根据地。
对于心史文援引苏俄宪法译文中的若干条文, 如第3、65、79条, 瞿秋白的评价是此段译文几乎完全谬误译文太略译文不通何所据而云然不通之至, 然后附上自己的译文。信中表示, 虽然不完全赞同俄国的社会革命, 但认识到俄国革命在欧洲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虽然不完全赞同俄国学说, 但反对以危险为由禁止输入于中国;虽然不完全赞同苏维埃制度, 但服膺苏俄宪法, 因为其中的劳动为人人共有之义务排斥欧洲列强之侵略政策, 此二端者真人类平等之理想而斯世大同之涂辙也。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太平洋》1919年第1期, 第14页。1936年苏联宪法引起中国学界的关注和追捧, 而学界和期刊对于苏俄宪法的关注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到1930年, 中国共产党在9省建立了15个革命根据地。41《十月革命万岁》, 《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3期, 第2页。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融入1954年宪法的过程, 展现了宪法的主体性和开放性的辩证关系。1916年李大钊和田解等创办《宪法公言》, 期刊标题就含有宪法一词。
这要比张君劢翻译苏俄宪法早3个月, 遗憾的是, 陈公博的苏俄宪法译文并没有发表出来。陈炯明在主政漳州期间, 比较重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俄宪法的运作。
此外, 根据陈公博的描述, 陈公博翻译苏俄宪法全文比张君劢早了三个月, 但没有将其译文发表出来, 后人无法了解其译文原貌。42《苏维埃政权万岁》, 《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11期, 第2页以下。
此外, 他还介绍了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制定宪法并实行选举的情况。朱枕薪在《苏维埃俄罗斯底过去与现在———观察后的简单报告》一文中提到, 作工的平民与被侵掠的权利宣言……和法国底人权宣言以及美国底独立宣言, 是属同一的重要的。鉴于苏俄和苏联与其宪法的密切关系, 自1935年起, 苏联宪法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取代了苏俄宪法。张慰慈的译文《俄罗斯苏维埃政府》, 提醒读者讨论这种最新的苏维埃式的政治制度, 必须从这制度本身着想, 万不可和布尔塞维克主义混杂, [20]援引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第53条的内容。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主, 也参考了苏俄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宪法中好的东西……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 要想避开这条路不走是不可能的。40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反对军阀战争宣言》, 《布尔塞维克》1927年第2期, 第2页以下。
前述先驱中, 讨论苏俄宪法所用篇幅最多的是李达, 他翻译了《劳农俄国研究》, 由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 共393页, 其中有关苏俄宪法的内容约占一半, 尤其是第三章劳农制度研究从12个方面专门介绍苏俄宪法, 其中提到《被剥削的劳动者底宣言》和《劳农共和国宪法》同成了俄国基础法底重要宣言, 把产业的代表代替地方的代表而组织的制度, 是劳农制度的根本思想。[39]10月31日《布尔塞维克》发表《中国共产党反对军阀战争宣言》, 要求统一中国, 造成新中国——工农兵劳动贫民代表会议 (苏维埃) 的中国, 一切政权归工农兵贫民代表会议 (苏维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始成员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为保证授予的权力不被滥用, 苏俄宪法规定撤回权, 即对所选举代表的罢免权。
至此, 苏维埃制度和苏俄宪法得以在中国局部区域实践。陈公博1919年5月曾根据同年2月出版的一份外文期刊翻译了苏俄宪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 改变了世界宪法格局,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俄第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先后通过由斯大林起草的《关于俄罗斯共和国联邦制度决议案》和由列宁起草的《劳动者及被剥削者权利宣言》, 并委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起草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宪法。[67]自1918年苏俄宪法诞生以来, 世界社会主义宪法历史得以肇始, 改变了百年来的世界宪法格局与体系。[40]11月7日《布尔塞维克》纪念俄国十月革命十周年, 决心建立苏维埃的劳农政府, 开辟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建立苏维埃的中国。
其所收录的和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大同小异。这532篇文章中, 虽然没有一篇是专门论述苏俄宪法的, 但使用立宪或宪法的文章约占50%, 专门讨论宪法问题的文章约占35%。
61前引[12], 吴山书, 第3页。55韩大元:《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 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第66页。
[56] 1918年苏俄宪法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为劳动群众谋利益的宪法, 经过张君劢、陈公博、瞿秋白、郑斌、章友江、张西曼、谢觉哉等数代学者的努力, 经过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局部实践, 形成了有关苏俄宪法的研究文献、规范和党的文件, 这些成果中有些内容经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整合与梳理, 成为制定1954年宪法的重要参考文献, 苏俄宪法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理念与原则融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之中。可以说,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最早传播点是上海。
苏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提到, [30]曾阅读过一篇专门研究苏俄宪法的文章, 即张慰慈《俄国的新宪法》。60参见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 第23页以下。[44]8月, 共产国际东方部在《关于中国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指出, 建立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必须通过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梁柏台起草的宪法大纲草案融合‘宪法原则要点精神和革命根据地民主宪法实践经验, 参考苏联宪法。恽代英的《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通过援引苏俄宪法规定来驳斥谣言, 试观苏俄宪法以与社会有益的劳动与生产的劳动并举, 可知苏俄注重工人而藐视技术家、教师、文艺美术家, 全为造谣而已。
众所周知, 共产国际在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共产国际有关苏维埃宪法的意见。胡愈之的译文《劳农俄罗斯之改造状况》介绍的是列宁谈话内容, 其中提到劳农俄国宪法刊印至三百六十万册之多, 分送各处, 以资流传。
(一) 收录苏俄宪法全文 继《解放与改造》之后, 《法政学报》和《政衡》也全文刊载了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就宪法文本而言, 1954年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相似度确实很高, 经比较发现, 1954年宪法至少有28个条文对应于张君劢苏俄宪法译文的31个条文。